这届新“潮”村民,不比祭品价值,爱比门面颜值

时间:2025-08-28 06:07:58来源:功盖天下网 作者:时尚

这届新“潮”村民,潮不比祭品价值,届新祭品价值爱比门面颜值 | 众说百千万⑫_南方+_南方plus

受访者供图本文收录于 #

农历七月初三,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卧石村的村民晨光里,老人组组长丁惠佳的不比身影格外忙碌。这一天是爱比村里的传统节日,从清点祭品、门面擦拭祭台,颜值到主持祭拜仪式,潮每一个环节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。只是这份忙碌,早已褪去了几年前的“沉重感”。

曾经全村700多户家家操办、比拼排场的热闹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老人组与村小组组长共同主持的统一祭拜,简约的仪式里,满是传统节日应有的庄重与温情。

这场转变背后,一股文明新风正浸润着湘桥乡村。当地干部群众以创新举措,让沿袭多年的“旧风俗”蝶变为顺应时代的“新风尚”,让村民们的一个个“小举动”汇聚成推动乡村建设的“大能量”。

旧俗革新

全村一年省下170万

“以前大家觉得祭品不如人就没面子,攀比起来就没个尽头。你家要是有鸡鸭鹅,那我家一定不能只有鱼和鸡。”提及过往,卧石村村干部丁铄澄满是感慨。在潮汕地区,祭拜是融入生活的传统,可每年在卧石村,家家户户在七个传统节日的“大摆神厂”,是一笔巨大开销。

丁惠佳算了笔账,以前一个节日,一户就要花上400元,全年七个节日下来,全村光在祭拜上的开销就高达180万元。

最受累的当属村里的妇女。从潮安凤凰镇嫁来卧石村30多年的陈姐,至今还记得那些年的忙碌:“每个节日前都忙得不得了,提前几天就要准备祭品,白天要上班,晚上回家就得在厨房处理鸡鸭、蒸制糕点。”

为改变“大操大办”的旧习,卧石村树立了统一祭拜的新风。“要改变老规矩,首先得把村民的心聚到一块儿。”丁铄澄表示,最初提出改革祭拜模式时,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分片走访入户,听意见、讲利弊。经过多轮讨论,村里以户为单位投票表决,“树文明新风方案”高票通过,决定取消6个民间传统节日的全村祭拜,改由老人组和村小组组长在古庙公园统一祈福。村里每户每个节日只需出资20元,由老人组置办祭品,费用由老人组专人管理、收支公开,有效减轻了村民负担。

村里每户每个节日只需出资20元,费用由老人组管理并进行收支公开。

村里每户每个节日只需出资20元,费用由老人组管理并进行收支公开。

制度定好了,效益看得见摸得着。经由老人组统一操办,如今卧石村一个节日的祭祀开销仅需6000元左右,全年总支出约3万多元,较以往节省约170万元。更暖心的是,每年祭祀资金还有结余,结余的钱都回到了村小组,投入到村道修补、公共路灯更换、健身器材维护等民生项目中。

“现在老人组把村里祭拜仪式都揽去,家庭主妇轻松多了,上班、顾家都从容了。”陈姐笑着说。从铺张攀比到简朴文明,从家家劳累到专人统筹,卧石村的祭拜习俗简化了,村民的获得感却更实在了。

庭院焕新

家家争当“星级文明户”

沿着洁净的村道走进湘桥区社光村,目光所及皆是惊喜。错落的民居前,家家都有一方小花园,三角梅爬满围墙,太阳花迎着阳光绽放;村民家门口墙上悬挂的“五星级文明户”“四星级文明户”标牌格外醒目,与门前的绿植相映成趣。

在社光村,家家户户门前都建起小花园。

在社光村,家家户户门前都建起小花园。

“门前屋后扫干净,得1颗星;物品摆放整齐、无乱堆乱放,得2颗星;种上花草绿植、打造‘美丽庭院’,得3颗星;无卫生死角、不随意养家禽、不乱挂杂物,得4颗星;年底前四项全部达标且垃圾分类合格,获评5颗星。”在社光村村委会门口,一张“星级文明户”评分标准表格外醒目,条款清晰又接地气。

这场以“扫干净、种漂亮、摆整齐”为核心的创评活动,把“文明乡风”“美丽庭院”“家风家教”等概念,变成了村民能看懂、能做到的具体标准,全村600多户实行动态管理,谁做得好、谁有差距,一目了然。

“每月我们会组织街道干部、志愿者和大学生组成评委会,上门抽查打分,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星级。”村干部陈翠婉介绍,到了年底,对四星级、五星级文明户进行公开表彰,不仅颁发奖牌,还会对五星级文明户、四星级文明户分别给予1000元、500元的奖励。

“以前门前总堆着杂物,自从村里搞‘星级评比’,我就学着种花种草,现在家里干净了,每天看着这些花,心情都特别舒畅。”村民丁阿姨指着墙上的“五星级文明户”标牌,语气里满是骄傲。

退伍军人丁叔是村里出了名的“种花达人”,他家的小院里剑兰挺拔、绿萝垂挂,角落里还种着几株罕见的热带兰,像个小型植物园。他家门口的墙上,历年获评“五星级文明户”的奖牌贴了满满一面。“看着邻居家的花园漂亮,自己会去请教交流,慢慢就成了习惯。大家互相学、比着干,村里的环境自然就好了。”

退伍军人丁叔的小院像个植物园。

退伍军人丁叔的小院像个植物园。

更让人惊喜的是,曾经被乱搭建挤占半条路的村中主道,如今拓宽平整,两旁家家户户的小花园连成一片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景观道”。

自“星级文明户”创评实施以来,社光村的文明底色越来越浓:五星级文明户从14户增至161户,四星级文明户从38户增至260户,获奖家庭占比超80%。村民们还把家乡的变化编成了《美丽社光欢迎您》主题歌、《社光三字歌》,旋律顺着村里的LED屏传遍大街小巷,唱的都是大家对家乡的热爱。

“文明创建关键是让村民真真切切受益。”陈翠婉的话,道出了湘桥文明乡风建设的关键。从卧石村的“习俗革新”到社光村的“星级评比”,湘桥区正以一个个接地气、有温度的举措,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“主人公”。这股文明“湘”风,正托举着湘桥乡村奔赴更美的未来。


视频/采写:谢晓莉 林伊晴

策划:洪继宇 苏晓璇 肖婉琦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